瘧原蟲感染增加腫瘤風險
本報訊瘧疾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間的聯(lián)系在50多年前首度曝光,但寄生蟲感染如何改變免疫細胞的癌性特征一直成謎。近日,研究人員在《細胞》雜志上撰文指出,在與惡性瘧原蟲感染的長期戰(zhàn)斗中,小鼠的b細胞dna也易受致癌突變的影響。
感染某些致病菌的患者出現(xiàn)淋巴瘤的風險也會增加,例如伯基特淋巴瘤。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期癌癥,其在赤道非洲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是平均水平的近10倍,而同時,瘧疾也是這里的地方性疾病。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daviderobbiani及其同事決定通過小鼠瘧疾感染研究上述兩者間的聯(lián)系。他們發(fā)現(xiàn),在對瘧疾的長時間免疫應(yīng)答中,b淋巴球成倍增長,并且激活誘導胞啶脫氨酶(aid)出現(xiàn)延長表達。通常,aid能改變抗體基因的dna,以生成多樣性抗體抵御感染。但該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在感染瘧疾的b淋巴球中,aid被大量破壞,導致其他基因中的dna重新排列。
另外,robbiani還發(fā)現(xiàn),丙型肝炎病毒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能增加淋巴癌患病風險。(唐鳳)
- 上一篇:豬流感肆虐印度西部 已致1500余人死亡 2015/9/11
- 下一篇:外周血涂片:典型惡性瘧原蟲 1 例 20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