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存登革熱傳播風險 市民需警惕花斑蚊子
提起登革熱,人們并不陌生,去年廣東省的登革熱疫情讓很多人記憶猶新。隨著氣溫升高,蚊蟲活躍,廣東珠海、中山等地相繼報告了登革熱的本地病例,登革熱再次引起了大家的警惕。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根據市疾控中心的蟲媒監(jiān)測,引發(fā)登革熱的伊蚊是煙臺常見的蚊種之一,因此煙臺具有登革熱傳播的媒介,“一旦有病例輸入,就存在本地傳播的風險,市民不能過于掉以輕心。”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但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伊蚊,俗稱“花斑蚊子”,是該病毒主要的傳播媒介,潛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蟲叮咬后3~14天內發(fā)病,主要表現為突發(fā)高熱,一般持續(xù)3~7天,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jié)肌肉疼痛;皮膚有形態(tài)多樣的皮疹或出血點出現,并伴有齒齦、鼻腔少量出血以及乏力、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登革熱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盡管煙臺不是登革熱的流行地區(qū),但由于人口流動頻繁,近年來也有輸入性病例的報告?!睙熍_市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根據市疾控中心的蟲媒監(jiān)測,伊蚊是煙臺常見的蚊種之一,“也就是說煙臺具有登革熱傳播的媒介,一旦有病例輸入,就存在本地傳播的風險。市民也不能過于掉以輕心?!?
對此,市疾控中心專家提示廣大市民,做好以下幾方面,有效預防登革熱。
1.到登革熱流行區(qū)旅游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并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藥物。
2.夏季開窗通風應關閉紗窗,科學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蚊子成蟲。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4.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盡量避免用清水養(yǎng)植植物。
5.對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 上一篇:中山登革熱病例增至4例 2015/7/21
- 下一篇:煙臺手足口病高發(fā) 每天10余名兒童感染入院 2015/7/20